同其它傳統金融行業一樣,保險業正以裂變的速度接受著新一輪互聯網浪潮的沖擊。
今年以來,作為行業尋求突破的一條重要路徑,保險網銷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保費奇跡,而未來還會上演什么?在近日舉行的“未來之路——2013中國互聯網保險研討會”上,與會人士紛紛預計,未來5年保險業在互聯網的發展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這是什么概念?比較一下或會更清楚:中國人壽2012年的全年總保費收入為3227億,中國平安當年總保費為2235億。
業內一致認為,互聯網對整個保險產業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可能會將過去以產品為主導的一個銷售模式,逐步轉化成為真正以客戶為核心的銷售模式。“必須得堅信,未來任何生意都要被互聯網解構,只不過互聯網對保險的解構可能是個比較艱難的過程,難過銀行,難過基金,甚至難過信托。”和訊網總編輯王煒對記者表示。
5000億蛋糕的期待
近來,面對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在金融領域的強勢逆襲,傳統金融機構的危機感越來越重。“這是行業未來的一個大趨勢,我們不做都不行。”在會上,一位銀保系壽險公司市場部人士對記者透露,他們準備在大股東銀行的電商平臺上銷售保險產品。據悉,該公司目前的銀保渠道在其保費規模中占9成份額。
據艾瑞咨詢統計,2012年中國保險電子商務市場在線保費收入規模達到39.6億元,較2011年增長123.8%,占中國保險市場整體保費收入的0.26%。但對于保險網銷而言,這一值得興奮的數字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在今年淘寶聚劃算6月理財日,泰康人壽的旺財一號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總銷量8860萬元,活動第一天僅一個小時就賣了2000萬元,成為6月理財日銷售額最高的單品。
不可否認,網銷的規模與公司對它的定位不無關系。比如為淘寶賣家量身打造了退貨運費險的華泰保險就是把電商作為發展個險的一個主渠道,該公司75%的業務是通過電商渠道來完成的。再如已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銷售保險理財產品近2億元的弘康人壽,目前電子商務的規模占該公司總業績的60%。
現在,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個險要的是利潤,銀保要的是規模,網銷要的是未來。
“我估計今年壽險電商規模要到將近100億元左右,包括復雜的險種、期繳,現在這些產品也開始在淘寶或一些平臺銷售了。”國華人壽電子商務部總經理趙巖表示,現在金融行業的基本特征是混業經營,其中最關鍵的是公司內部對于網銷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在業績和費用之間的利益分配,多部門的整合。
對于未來5年后互聯網保險的規模,業內的預測更為大膽。“5000億到1萬億吧,和互聯網沾邊的都算上。”明亞保險經紀董事長楊臣預計。王煒也稱,完全通過互聯網渠道以及互聯網組合出來的產品銷售,五年以后可能會達到5000億至8000億的規模。
但另一邏輯是,一旦有了對“藍海”的共識,也意味著千軍萬馬就要過獨木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競爭,正如過去銀保、個險曾經歷的情況。
目前對于互聯網,有的大型保險公司選擇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如平安、太保、太平、新華等。而眾多中小保險公司則多選擇第三方網絡銷售渠道,如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有門戶網站加入到互聯網保險的市場搶占中,如6月份和訊網推出了保險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放心保”。
王煒對記者表示,保險公司自建渠道無論如何都還是會存在的,但第三方介入的未來可能相對留存得比較少,因為市場只能是這樣的,只能允許前兩名、前三名存在,不可能再多。“想想當初互聯網百花齊放的年代,什么古怪的商業模式都有,到現在還存下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