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領域投資并購烽煙乍起。阿里巴巴將新浪微博18%股份收入囊中,馬云在卸任CEO前,還收購了高德地圖28%的股權。5月7日,搜索引擎巨頭百度宣布3.7億美金收購PPS視頻業務并與愛奇藝合并,令視頻行業格局顛覆。
饒有意味的是,在五一期間阿里巴巴入股投資新浪微博,及隨后增持UC的消息放出。更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的兩筆投資,坊間也傳出百度曾參與競購的內幕消息。誰拿到了移動互聯的“船票”?在此有必要再度審視、思考移動互聯網時代“TAB”(騰訊、阿里、百度)三巨頭投資戰略,以及對于未來競爭格局的影響。
在三巨頭中,騰訊的投資并購動作啟動更早,數量也最多:從2005年至今,過百億的投入,過百家的投資對象(易迅、藝龍、好樂買、金山等),投資方式多樣(游戲公司,傳統媒體,二級市場投資,以LP身份參與的創投基金等),布線也很廣泛(除了中國,也涉足美日韓和東南亞)。在產業觀察家眼中,這些動作多以制約競爭對手、防止潛在對手為主要考慮。更重要的是,當其它巨頭和次級巨頭互相結盟劃定新的疆界的時候,騰訊除了投資了一系列熱門領域的初創公司之外,“微信”能否讓騰訊完成光榮革命是關鍵。
阿里巴巴近期的投資收購,除了對微信帶來壓力進行反制以外,也是為上市量身定做的概念。據悉,阿里巴巴由于發展擴張的資金需要,IPO意愿非常強烈。公司曾考慮于今年年末啟動IPO,但這一計劃已經確定拖至2014年年中。
從資本運作的角度,新浪微博背后的流量、內容和社交媒體效應是資本故事的加分項,一個靠“數據+廣告+支付”維系的電子商務模式,是當下華爾街最喜歡聽到的故事。而收購UC則更明顯是阿里為了補齊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短板,營造阿里已經開始打造“移動互聯網入口體系”的印象。
阿里巴巴一貫的做法就是做生態、做鏈條,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將以新浪微博、UC為代表的投資并購對象與阿里平臺真正形成后續發展的合力。融合與重塑是一個非常考驗阿里巴巴新一代領導的工作。
對于百度,近年來的投資動作其實并不保守,從安居客、齊家、去哪兒、愛奇藝等,出手的總額也有數十億美元。其投資戰略的專注性和延續性也可以窺見百度求解移動互聯網的思路。最近在新浪微博和PPS之間的取舍尤其典型。對于百度,看重的主要是目標的戰略協同性、互補性、技術領先性。細看新浪微博,它與百度的戰略協同性、互補性都不算太高,技術更談不上領先,對于百度來說,新浪微博僅僅屬于防御型投資,因此百度的舍棄并不奇怪。
而收購PPS則滿足了百度的投資標準:愛奇藝和PPS在視頻行業的不同領域分別占據優勢地位,合并后的雙方無論在PC端還是移動端的用戶時長都占有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收購PPS,將幫助百度進一步鞏固在視頻領域的既有優勢,并且從技術、客戶端入口、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為百度移動戰略增加多重砝碼。可以看出,百度對移動的布局,仍是以技術創新切入,圍繞搜索核心,圍繞產業鏈。而這樣技術投入能否成為其未來發展的“引擎”,同樣需要時間觀察。
移動互聯是一個熱點不斷的領域,未來的格局將如何變化,對于像TAB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現在的收購,隱含了競爭的主線,也是早已發生的未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