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今年互聯網領域里的最大熱點,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阿里巴巴發布“余額寶”;新浪發布“微銀行”;騰訊發布的微信5.0中加入了支付功能;蘇寧、京東也圍繞自身的業務布局供應鏈金融……這樣的一個新興市場,是向創業者打開了一扇進入之門,還是巨頭們依然“贏者通吃”?《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近日,融360獲得了互聯網金融至今為止披露的最大數額投資——3000萬美元,是由紅杉中國基金、光速創投、凱鵬華盈(KPCB)和清科集團聯合投資的。
融360能獲得資本的青睞,在于這家公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從搜索的獨特角度切入,做出了自己的價值點。這充分說明,在這個新興領域,巨頭們不可能完全做到迅速創新、全面覆蓋,而創業公司則正在細分領域展示出巨大潛力。
利率市場化引爆新機會
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會出現一個或者幾個平臺和產品,上游是銀行證券、信托保險(放心保)等金融機構,而下游則集中了數億用戶。
“小孩子在家把沙發弄破,將東西扔得滿地都是,沒關系,但點火把房子燒了,就不行。”央行副行長劉士余用這樣一個比喻點出了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在不突破底線的情況下,可以自由發展。劉士余表示,監管層不主張將處于發展初期的互聯網金融放進“鐵籠子”加強監管,而是希望其自由發展。所謂不可突破的底線,就是以平臺身份吸收公眾存款,也就是非法集資。
監管層的態度如此,互聯網金融該如何處理和傳統金融企業的關系,如何在傳統金融的既有市場里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
8月1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公開表示,央行已經做好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在技術和條件上的準備,這個準備可以盡快實現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讓銀行有非常大的壓力,他們需要更多的存貸款客戶。所以他們要加速業務轉型,其中包括新產品研發和新銷售渠道的開發。”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傳統機構看來,互聯網是他們開拓新銷售渠道的工具。
“傳統金融機構在接近用戶、處理數據方面有不足,這就需要我們來補充。”融360 CEO葉大清告訴記者。
“互聯網金融的某些產品的確具有顛覆性,比如第三方支付,就可以取代銀行的轉賬匯款業務,而P2P對銀行的存貸業務則有替代性。互聯網把信息不對稱減少到無窮小,跨越因地域而形成的人際關系網絡,讓借款人和貸款人在網上直接借貸。存款人通過P2P存款并借貸,利息遠高于銀行利率。”但黃震同時也認為,由于體制給予的特權地位,讓銀行成為唯一可以合法吸收公眾存款、直接貸款的機構,真正的顛覆恐怕很難。
無論專家,還是企業,都認為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會出現一個或者幾個平臺和產品,上游是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而下游則集中了數億用戶。這些平臺和產品會由何種公司主導?“肯定不會是傳統金融機構,而是靈活性更強的互聯網公司。”黃震說。
創業公司深耕三領域
P2P貸款模式、眾酬模式、互聯網貨幣等模式,因其專業性,更適合創業公司深耕。
“銀行為什么會對我們產生恐懼?是因為我們做對了。”馬云曾如是說。
實際上,互聯網巨頭們做金融的邏輯相當清晰:平臺上有大量用戶資源,在此基礎上無論是推銷金融產品,還是讓客戶使用金融工具,都會為平臺帶來收益。“支付寶宣稱注冊用戶7億,實際活躍用戶3億,微信用戶有5~6個億。掌握大量用戶的平臺,和上游的金融機構合作,進行流量變現,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黃震認為,互聯網和金融的融合平臺,會有很多種形式。
現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總結出互聯網金融一共有6種模式,都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產品或平臺,包括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互聯網整合銷售金融產品(即余額寶)、P2P貸款模式、眾酬模式、互聯網貨幣。目前來看,前三個領域,都已有互聯網巨頭進入。以在第三方支付為例,該領域已經出現了支付寶、財付通等產品,還有微銀行、微信支付等后來者,市場格局已定。而創業型公司,由于既缺乏流量資源,也無法依附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型商品交易平臺,其生存變得十分艱難。
“做金融布局純粹是為解決企業怎么發展的問題,小企業發展了,我們才會成功。”馬云認為,中小企業要發展和成長主要靠資金,但國有銀行的基礎架構是服務20%的大企業,他們賺了80%的錢。但是,還有80%的企業和消費者沒有被服務到,這是中國金融市場最大的存量資產。
“無論是阿里小貸還是京東的"供應鏈金融",都是利用平臺的資源,為平臺上的供應商們融資,解決其資金問題,最終使平臺良性發展。”翼龍貸CEO王思聰說,雖然馬云們看到了中國金融市場上龐大的存量資產,但是現階段阿里京東們所能做的,還只是給其平臺上的企業提供融資。
互聯網巨頭們由于其自身企業基因,其核心業務已經成型。“互聯網巨頭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做的業務和產品,要么是工具型的,能夠在現有流量基礎上讓用戶快速使用;要么如阿里小貸,讓金融為其主業服務。互聯網金融行業之中,必然有巨頭無法涉及的機會。”在王思聰看來,P2P貸款模式、眾酬模式、互聯網貨幣等模式,因其專業性,更適合創業公司深耕。
“互聯網金融需要搜索推薦引擎。”在葉大清看來,除了P2P這樣的新業務模式、第三方支付這樣的支付工具之外,互聯網金融還需要垂直的搜索平臺,將線上線下所有資源匯聚在一個平臺上,并同時具有比價功能。
商業模式存風險
“傳統金融機構銷售渠道落后,找不到優質客戶,這是創業公司最大的機會。”
某銀行老總告訴葉大清,某城市分行的某網點反饋,最近一個月客戶主動上門找貸款,最后成單的只有2單。
“傳統金融機構銷售渠道落后,找不到優質客戶,這是創業公司最大的機會。”在葉大清看來,互聯網巨頭們往往根據自己的業務線做互聯網金融,要么是流量變現的生意,要么是為自身平臺上的企業做金融支持,而獨獨缺少專門為上游金融機構服務的銷售渠道平臺。
“我們希望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百度+天貓。”葉大清表示,融360希望搭建的平臺是,上游集中了成百上千家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下游集中了大量需要貸款和融資的客戶。出于差異化的考慮,融360定位于互聯網金融的下游客戶,即小微企業和普通消費貸款,而非大中型企業和房貸這樣的主流消費貸款。
與所有互聯網公司一樣,融360對下游客戶完全免費,前期的主要目標是聚攏足夠多的客戶,而向上游的金融機構收費。“用戶通過我們可以找到比線下更便宜的貸款。上游方面,我們有兩種結算模式,第一種是銀行放款才抽成,還有就是我們給銀行推薦客戶,每個客戶收取一定數量傭金。從2004年到現在,中國的消費信貸市場每年的增長至少是40%~50%。市場上產品越多,越需要搜索。”
然而,融360的商業模式并非沒有風險。首先,中國金融機構的貸款無法跨區域發放,一個貸款客戶上了融360,也只可能應用本地金融機構的資源,這一障礙致使融360這個互聯網平臺在短時間內發揮的作用大打折扣。
另外,互聯網金融與電商、在線旅游等行業不同,金融機構需要的不僅是客戶,而是具有償還能力、信用良好的優質貸款客戶。顯然,其“優質客戶”的門檻,要比其他行業高很多。“上游的錢并非稀缺資源,我們對于借貸人的回報,就是給他18%的利息。找到足夠多信用好的優質貸款客戶,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我們找的多數客戶都不靠譜,無法還款,我們的平臺馬上就會完蛋。”王思聰表示,翼龍貸為此在全國搭建了網絡,有數十個實體網點,翼龍貸在每個城市,都會找當地的人合作經營,實地了解貸款客戶的情況,并將客戶的身份證、房產證、家庭照片等具體信息上傳到互聯網。
葉大清也坦言,如今,流量是互聯網上的稀缺資源,他們抓取客戶方式不外乎百度投放、自己做一些貸款攻略性的文章放在自己平臺上,以及去門戶網站的相關頻道做一些投放。但是,“對于客戶的信用問題和風險問題,我們這個平臺解決不了”,而銀行有單獨的信用部門和風險控制部門,對客戶的審核,還得靠銀行。